公路交通气象站中空气质量传感器的应用
智慧交通是充分利用物联网、空间感知、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在整个交通领域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综合运用交通科学、系统方法、人工智能、知识挖掘等理论和工具,以全面感知、深度整合、主动服务、科学决策为目标,构建实时动态信息服务系统,对交通相关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形成问题分析模型
高精地图资质收紧,自动驾驶竞速赛再起波澜?
文/周雄飞一纸通知的下发,让整个出行市场的发展有了新的变化。近日,国家自然资源部下发了《关于促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维护测绘地理信息安全的通知》(下称“《通知》”),该《通知》对高精地图测绘制作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传特斯拉与三星达成自动驾驶新摄像头供应协议
盖世汽车讯 据《韩国经济新闻》(The Korea Economic Daily)报道,三星集团旗下电子部件子公司三星电机(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已获得一份价值约为4万亿至5万亿韩元(约32亿至40亿美元)的合同,为特斯拉大部分电动汽车供应新的摄像头模组
二氧化碳传感器在气调包装保鲜技术中的应用
气调包装技术利用来自大气的不同成分的混合气体(如O2、N2、CO)替代被包装食品周围的空气,利用包装材料的透气性和气体阻隔性,将食品保持在适宜的气体环境中,抑制食品变质,从而达到延长保质期的目的。目前
瑞士greenTEG公司正式入驻ISweek工采网
传感器早期是应用在工业生产领域,主要用于提高生产效率。然而,随着集成电路和科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感器逐渐变得多样化和全球化。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万物互联”。传感器不仅是人类感知外界的核心要素,也是万物相互感知的核心要素
温湿度传感器模块HTU21D产品简介与应用
1.温湿度传感器模块HTU21D产品简介基于法国Humirel公司高性能的湿度感应元件制成,新一代HTU21D温度和湿度传感器在尺寸与智能方面建立了新的标准:它嵌入了适于回流焊的双列扁平无引脚DFN 封装, 底面3x3mm,高度1.1mm
UV-ARC:用于检测动车组、高铁上受电弓电火花的紫外线传感器
CEN于1961年成立于法国巴黎。1971年起CEN迁至布鲁塞尔,后来与CENELEC一起办公。在业务范围上,CENELEC主管电工技术的全部领域,而CEN则管理其它领域。其成员国与CENELEC的相同。除卢森堡外,其它18国均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成员国。
称重传感器用于高速公路货车超载称重
货车长时间超载行驶,导致车辆安全性能下降,引发大量公路交通事故。据统计,70%的公路交通事故是由车辆超载引起的,50%的公路交通事故与超载直接相关。因此,车辆超载严重危害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振动传感器用于铁路货车铁轨微振动监测
为了列车运行的稳定性和列车的安全性,在列车实际运行中安装了低频微振动传感器进行振动测试,以便及时了解当前列车的振动参数。
紫外线传感器用于UV LED灯厂家监测UV灯强度
UV LED灯是一块电致发光的半导体材料芯片,用银胶或白胶固化到支架上,然后用银线或金线连接芯片和电路板,四周用环氧树脂密封,起到保护内部芯线的作用,最后安装外壳,所以 LED 灯的抗震性能好。
应用在地铁环境控制系统中的传感器
当今社会,地铁发展迅速,已成为人们短途出行最主要的交通工具。而环境传感器在地铁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使用温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PM2.5粉尘传感器等环境传感器,可以保证地铁站内以及地铁上的空气质量一直处于良好状态。
新型传感器实现激光雷达SLAM
大多数机器人算法可以归结为两个步骤。首先,定义一个叫做损失函数的函数,或者目标函数。第二,调整参数使函数最小化。
破解“城市病”困局 传感器作用不可小觑
智慧城市综合采用包括射频传感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下一代通信技术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能够使城市变得更易于被感知,城市资源更易于被充分整合,能够有效化解“城市病”问题,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雷达工业换道超车 创造诸多中国第一
“海之星”雷达的研制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具有自主研制这种雷达能力的国家,目前已发展到第二代,作战性能优于国际同类装备,助力中国海军走向深蓝。
对中国2000亿美元商品征收高达25%关税,特朗普政策将倒逼国产IC发展?
全民一心搞集成电路的氛围在全国范围已经形成,我们的劣势在于时间。随着中美贸易关系的恶化,国产集成电路厂商要做的就是沉住气去和时间赛跑。
传感器产业成助推陕西宝鸡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传感器是发展智能制造,实现万物互联的基础和核心。宝鸡市传感器产品生产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形成了一批最早的压力传感器企业。
动车组的“千里眼”“顺风耳”“隐形手”
在沈阳动车段,有“千里眼”TEDS设备来代替人的双眼,“顺风耳”TADS设备代替人的双耳,“隐形手”THDS设备代替人的双手,这些高科技设备为动车组在严寒天气下的运营提供技术保障。
探路24年 他让“北斗”上天入室
2018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已完成建设,即日起提供全球服务。
资讯订阅
-
技术干货:智慧停车前端智能设备如何选型? —— NB地磁选型攻略升级版!
2023-08-02
-
行业洞察&技术干货:城市路内智慧停车订单投诉因果分析及解决方案
2023-07-06
-
技术干货:城市路内智慧停车项目技术方案如何选择?各方案投资回报率如何?一
2023-05-17
-
气象自动观测站详细介绍
2023-02-14
-
数字茶园:智能化茶园管理
2022-10-10
-
农业物联网经典应用案例11个
2022-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