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隐形印钞机:从亏损到年赚上百亿,它只用了1年
作者:大师兄,编辑:小市妹
在很多人印象里,造价昂贵的高铁具有很强的公益属性,注定是很难盈利的行业。2022年,黄金线路京沪高铁亏损5.76亿,更是让人对高铁的盈利能力充满质疑。
但是刻板印象总会出现认知偏差。
近日,京沪高铁发布2023年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度净利润将在108亿元至122亿元之间。从亏损到年赚百亿,京沪高铁只用了一年。
【王者归来】
看似业绩逆袭的京沪高铁,其实是王者归来。
2011年通车的京沪高铁,在中国高铁版图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是建国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总投资高达2209亿人民币,全长1318公里,连接着京沪两座超级大都市,贯穿“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核心城市群,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
正式通车之后的第4年,京沪高铁就实现了盈利,当年利润65.81亿元。2016-2019年,京沪高铁的净利润继续逐年增长,2018年突破100亿,2019年增长到110亿,年化增速超过14%。即使在发生疫情2020年和2021年,京沪高铁仍然是盈利状态,两年赚了80亿。
▲来源:同花顺
2022年,京沪高铁出现罕见亏损,一方面自然是行业景气度的极度低迷。
由于疫情影响,2022年成为交通行业触底之年,全行业客运量同比下降32.7%。同年京沪高铁本线列车仅运送旅客1722.6万人次,相比2021年下降超过50%,只有2019年的三分之一左右。
更重要的原因,是新增业务的拖累。京沪高铁2019年收购的安徽省最大高铁公司京福安徽公司,最近几年持续亏损,2022年实际亏损高达27.95亿元,成为导致京沪高铁整体亏损的重要因素。
也就是说,除开京福安徽公司的业绩影响,京沪高铁在2022年其实仍然是盈利状态。
疫情结束之后,京沪高铁的运营情况明显改善。
此前公布的2023年半年报显示,京沪高铁本线列车去年上半年运送旅客2499.0万人次、同比增长了3倍,和2019年基本持平;跨线列车运营里程4493.9万公里,较2022年同期增长近一倍,达到2019年同期的116.2%。
经过多年磨合,逐年减亏的京福安徽公司2023年也可能首次实现盈利,昔日的业绩包袱,开始反哺上市公司。
【躺赢之路】
与中国高铁的全球地位相比,京沪高铁的持续盈利,在行业内确实不具有普遍性。
最近几年,中国高铁里程持续增长,成为中国的一张国家名片。2012年-2022年,我国高铁里程从0.9万公里增长到4.2万公里,年化增速超过15%,稳居全球第一,比TOP10中其他九个国家的总和还高,排名第二的德国,高铁里程只有6226公里,不到中国的六分之一。
但是高铁运营并不是容易赚钱的行业。运营高铁的中国铁路集团,已经连续多年出现巨额亏损。高昂的投入和运营成本,以及不同线路的客流强度,让中国高铁在短期内实现全面盈利并不现实。
目前实现盈利的高铁线路仅有6条,分别是:京沪、京津、沪杭、沪宁、宁杭、广深港高铁线。这些线路无一例外都处在经济发达区域,充足且足够优质的客流资源,以及相对适宜的旅行距离。
作为我国“八横八纵”核心高铁干线通道,京沪高铁沿途包括北京、天津、南京、苏州、上海等全国经济重镇,沿线城市人口占全国11.7%,并贡献了全国18.5%的GDP,在全国高铁线路中的客流资源首屈一指。
疫情之前的2019年,京沪高铁本线和跨线运送旅客共计2.15亿人次,以不到全国1%的铁路里程,贡献了全国6%旅客发送量,堪称全国最繁忙也是效率最高的高铁站。
京沪高铁旗下的京福安徽公司,下辖合蚌客专、合福铁路安徽段、商合杭铁路安徽段、郑阜铁路安徽段等优质线路,均为长三角一体化地区重要交通枢纽,处于“八纵八横”南北通道和东西通道的交汇点,连接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长三角主要城市,同样具有良好的客流基础。
世界银行的研究数据显示,高铁在150-800公里具备主导性竞争优势,在800-1200公里则与民航直接竞争。京沪高铁全线设计时速350km,平均客运距离大约为640公里,考虑到高铁的准点率,兼具舒适和效率优势的京沪高铁,显然会争抢到普通铁路、地面交通、特别是航空的大量客源。
除了持续增长的高质量客流,京沪高铁独特的业务模式,也是持续盈利的法宝。
京沪高铁主营业务包括两块,一是本线的铁路运输,向乘客收取车费,相当于公司的自营业务;二是跨线的路网服务,当其他铁路运输公司的列车在京沪高速铁路上借道运行时,向其收取路网服务费,相当于收租业务。
事实上,自营运输之外的路网租赁业务,成为京沪高铁在疫情环境下仍然保持盈利的关键因素,客流减少的压力,很大程度上被转移到其他铁路运输企业。
【未来可期】
2009年,巴菲特斥资440亿美元,投资了全美第二大铁路运营商伯灵顿北方圣达菲铁路公司。
在股神看来,铁路拥有巨大的成本和环境优势,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和受益者,投资铁路就是投资美国经济的未来。
股神的投资逻辑,加上国外的发展经验,或许能让我们能更清楚地看到京沪高铁未来的发展前景。
从客流需求来看,自全线开通到疫情之前的8年间,京沪高铁客流的年化复合增速接近20%,和日本新干线1970年代的增速相当。
随着线路加密,日本新干线在1980年代出现第二轮较高增长,年均客流复合增速8%。可以预期的是,京沪高铁未来10年的客流增长,也会接近10%,大幅超过GDP增速。
事实上,客流增长潜力在2024年春运期间已经得到初步验证。
根据中国铁路的数据,2024年春运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4.8亿人次,同比2023年春运增长37.9%,较2019年春运增长16.2%。作为交通要道,京沪高铁以及京福安徽公司的客流增长,应该会比铁路大盘更高。
价格方面,虽然路网服务仍由国铁集团实现计划性计价,但是本线自营运输业务,仍具备较大价格弹性。
2016年后,国内设计时速200公里/小时以上的高速动车组,已实现市场化定价,铁路运营公司可根据市场竞争和供求情况自主定价。
价格放开之后,部分高铁线路已实现提价。东南沿海地区时速200-250km/h的动车组2017年即进行提速并且提价,提价幅度10%-50%。
京沪高铁目前整体的票价水平较低,以二等座为例,基准票价为0.42元/人公里,而日本为2.1元/人公里,法国为2.1元/人公里,作为客流量最优质的高铁线路,京沪铁路未来票价显然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除了运输端的量价齐升带来的本线客运和跨线租赁业务的增长之外,高铁车站的商业潜力,为运输之外的多元化经营,提供了新的增量空间。
在多元业务方面,日本新干线超过三分之一,国内机场的运营思路也给京沪铁路提供了很好的范例,非航空收入一直是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机场的主要来源。
京沪高铁拥有国内铁路最核心区域的优质资产,沿线土地和车站经营开发资源丰富,如果商业、广告等多元经营业务实现成功突破,未来公司的资产升值和经营扩张,仍然具备较大想象空间。
交通景气度是经济发展最直接的指标之一,如果我们对中国经济的未来仍然怀有信心,我们就有足够理由相信,京沪高铁的业绩天花板,就会越来越高。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END——
原文标题 : A股隐形印钞机:从亏损到年赚上百亿,它只用了1年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1.30免费预约申请>>> 燧石技术-红外热成像系列产品试用活动
-
12月19日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维科网·激光VIP企业展台直播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先进激光技术博览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第五届)全球数字经济产业大会暨展览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会议】全数会2024电子元器件展览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