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两轮出行”打通通勤最后五公里,九号公司何以领航?

2024-06-03 20:37
锌刻度
关注

头部品牌领航“最后五公里”

撰文/ 邹   珊

编辑/ 李   季

排版/ Annalee

在拥堵的早晚高峰,当代早八人的得意坐骑或许不是汽车而是小电驴。根据中国自行车协会数据,中国城镇居民每100次出行中,约30次由“两轮出行"完成。

而据中国自行车协会统计,电动自行车是我国两轮电动车最大的细分市场,2022年,电动自行车销量约5000万辆,约占两轮电动车市场的88%。截至2023年末,全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约4亿辆,平均每5户家庭就拥有4辆电动自行车。

与此同时,随着海外市场需求持续凸显,我国也成为全球电动两轮车主要的出口国之一:2023年,中国两轮电动车整车出口量已达1504.3万辆。

当两轮电动车在海内外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行业积弊却也不断凸显。近日全国各地对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的集中夜查行动发现,非法改装成为了突出问题。而非法改装的范围通常包括擅自改装电动自行车原厂电气配件、拆改限速、外设蓄电池托架、改造蓄电池槽盒、更换大容量蓄电池等。

不难预见的是,当越来越多两轮电动车品牌涌入赛道,尤其是高端化逐渐成为发展趋势,赛事已然进入竞争加剧的“下半场”。而“赛点”,或许就在于产品安全。

谁在为“电”冒险?

如果你在上下班的路上对路况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电动两轮车已经成为我国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如“神经末梢”,它们往往解决了打工人“最后五公里”的通勤问题。

打开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媒体软件,关于“小电驴”的测评与推荐更是不计其数。仅在小红书上,关于“小电驴”的笔记就多达56万余篇,而在微博上,“骑着小电驴兜风”“小电驴闯天涯”“骑小电驴上班”等话题也多为阅读量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热门话题。

数据更为直观:按照目前我国两轮电动自行车保有量 ,平均每4个人中就有1人拥有电动自行车。而据公开信息,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上海是电动自行车保有量最多的城市,约1000万辆。也就是说,按上海约2500万常住人口来算,每三个人里就有一个人骑电瓶车出行。

然而,当“小电驴”走进万千百姓家,一场“红与黑”正在上演:一边是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一边则是安全问题的频频爆发。

事实上,为了规范两轮电动车市场,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早从2018年,国家就发布了“新国标”,即《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对脚蹬、车高、电池等方面都作出相应要求。然而,电动自行车起火等安全问题仍有发生。

究其原因,近年来的安全事故调查结果表明,火灾爆炸事故多发生在非标、超标电池上,而80%以上事故都因擅自改装电池或者购买了三无厂家的劣质电池而起。

就近期事故来看:2月25日,北京丰台一小区电动自行车车棚又起火,火灾原因初步认定为因电池故障引发火灾;4月,北京市石景山区一街道发生电动自行车起火事件,事后调查发现,涉事电动自行车车主非法改装了72V20A非原装超标大容量电池,加上长期使用,最终导致了车辆电池起火;5月13日凌晨,福建省福州市一小区外多辆电动自行车起火,初步判定起火原因为电动自行车锂电池热失控引发火灾。接连的电动自行车起火事件再次敲响警钟。

不过,监管的力度正不断加码,4月1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指出要全面提升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使用、停放、充电、报废回收等各环节安全水平。

多项相关政策也将先后落地: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引导性文件从5月1日开始实施;电动自行车的锂离子电池强制性国家标准将于今年11月1日开始实施;5年前“新国标”,也将重新开启修订工作。

图片

其中,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起草的《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将填补国家层面对电动自行车用锂电子安全质量监管的技术依据空白,有力提高电动自行车用锂电池的安全性。

这意味着,规范两轮电动车的产品安全,尤其是电池安全,将成为未来的一大重点,而这既关系着大众的生命安全,也指引着两轮电动车行业发展

环环相扣,逐一击破安全难题

国家相关政策推动着行业的进一步规范,但两轮电动车有着日益壮大的产业链,只有当相关厂商们从源头着手,逐一击破安全难题,让一环紧扣一环的产业链无懈可击,才能确保产品安全。

如何实现整车安全?或许可以从行业头部品牌的经验中窥得一二。

2020年初发布首款智能电动两轮车的九号公司虽然入局较晚,却通过真智能带来的整车一体化智能体验,以及极具辨识度的产品设计,实现快速出圈。但真正让九号电动车在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的,还是其品质和安全性。

自诞生之初,九号便瞄准电动车产品安全痛点——电池。

据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安全技术研究中心粗略统计,电动自行车锂电池排名前9的企业供货量约占市场总量的40%,后面100多家小型企业供货量约占30%,小作坊供应的拼改装电池占比约为30%。其中小作坊供应的电池,经常涉及拼改装,很多使用的是汽车拆解回收的废旧电池、企业淘汰的不合格电池,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而九号在采购一线正规厂商电池基础上,基于自主设计的电池封装方案,可实现IPX7的防水级别,且每块电池都要进行高温高湿、盐雾等复杂工况下的性能测试,以及振动、跌落等极端环节下的电池稳定性测试,极大保证了可靠性。

而其自研的BMS智能电池管理技术可主动24h不间断监控电池内部数据,提前预警故障或异常信息,并为电池提供过充、过流等20余项二次保护措施。此外,基于公司在电池研发、电池管理技术、云服务和大数据技术方面的技术积累,九号公司于2021年初部署云电系统,用户通过app就能更全面准确地了解电池的安全状态,提供更安全的智能保障。

图片

九号云电系统2期的大数据平台数据:

某时间段内总电压、平均电压、电芯平均温度、MOS温度、总电流历史数据曲线

除高度关注电池安全外,从产品研发立项,到生产,再到下线检测,九号公司均建立了一套规范化、高标准的生产检测流程,以确保整车在机械性能、车架钢性等方面安全可靠。

据公开报道,尽管目前国内两轮电动车的头部品牌大多自建工厂,但仍有不少中小品牌依赖代工模式,而代工模式往往会出现管控不严、品质难保的问题。九号公司专门下设九号电动工厂,全面负责旗下所有电动两轮车产品的研发制造,因此可以从生产环节确保产品质量。

而在正式投产前的研发阶段,九号还会对车架、电机、仪表、大灯等关键零部件和整车进行可靠性测试。其中仅车架震动测试就超过100万次,远高于10万次的国家标准,此外还有检测车辆耐腐蚀性的烟雾测试、淋雨防水测试、极端温度下的车辆耐久性测试等多个细分环节。

这意味着,九号公司的产品投产前,是以远超国家甚至行业的标准,对关键零部件和整车进行可靠性测试,以确保整车安全。

图片

九号电动车正在进行性能测试

如果说产前的严格测试是抬高门槛,那生产过程中的精准管理则是层层防范。

相比业内传统生产模式,九号公司的工厂从零部件采购,到整车组装、合规性检测、下线交付等全流程,创新性地引入智能化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在大幅提升生产制造可靠性的同时,也最大限度保证了每一台电动两轮车的品质可靠。

在产品生产制造当中,公司会对所有零部件进行抽检,确保合格后才可采用。而在产品下线后,又会对每台即将上市的车辆,进行灯光、电机、减震等进行最终的调试检验。据透露,九号公司平均每台车从零部件采购到整车交付会经历105道工序,只有全部合格,才会交付到用户手中。

由此,九号公司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品控体系和标准。然而,仅凭企业从源头上把控是不够的,毕竟,正如上文提及,安全事故还与消费者的用车习惯紧密相关。

也正因此,5月30日,南京报业集团暨江苏商报与南京市消防救援支队、南京市交警大队、九号公司共同组织了电动车安全科普知识讲座,试图从电动车的选购方法、失火后的自救措施、安全上路行为等方面,向大众科普关于电动车安全的相关知识。

“一般情况下,电动自行车起火爆炸的根本原因有两点,一是电池本身特性不稳定,劣质电池的电芯材料内部机构不稳定,质量差,就容易造成热失控、短路等,劣质电池组在遭受冲击或者滥用时,也容易引起短路。”在讲座上,九号公司电池安全专家庞旭提到,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消费者日常疏于保养和充电不当,“比如,过充就会导致电池内部压力升高,从而引发电池变形、漏液等情况。”

因此,庞旭建议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两轮电动车时要“选得好,注意选择正规品牌;懂保养,注意日常检查,避免老化问题等;合理跑,注意合规合法,不加装不改装。”

图片

后起之秀,引行业破局

回顾两轮电动车赛道的发展过程,在很长一段时间,“玩家们”受困于“价格战”。

据惊蛰研究所,2022年中国电动两轮车总体产量达到5904万辆,约为2004年的8.7倍。巨大的市场供给之下,不仅仅是综合生产成本的显著下降,还有终端市场竞争存在的价格战。

但价格战始终难以促进良性发展,也并非长久之计,不少品牌开始向高端化转型。《2023年中国两轮电动车行业白皮书》显示,7000元以上价位的两轮电动车市场份额,九号占到51.7%。

而这背后的积极信号是,大浪淘沙,许多低价低质的产品将被淘汰,产品质量的门槛将“水涨船高”。在这个过程中,九号公司作为后起之秀,始终着力于质量品控的高标准、高要求,而这也将推动行业从无序竞争走向合规高质量发展。

毕竟,九号公司交出的“成绩单”足以验证质量至上的正确性:艾瑞咨询报告显示,九号电动已连续2年实现中国智能电动两轮车线上销量第一,连续3年实现智能化评测行业第一。而截止到2024年5月,九号公司全球累计入网用户超过1600万户,累计入网车辆超650万辆,而九号电动两轮车国内累计出货量就超过300万台。

当然,九号公司能够成为赛道上的领跑者,除了公司其严格的品控能力以外,也离不开其行业领先的科技创新力。据了解,九号公司全球已获得知识产权超4600项,其中包括自平衡控制技术、HIAS前灯技术、Ridey LONG长续航系统、可调阻尼减震技术等多项行业领先的核心技术。

可以预见的是,短交通在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重要性将越来越大,“神经末梢”的安全问题则牵一发而动全身,当政策、品牌与消费者协力于此,“小电驴”便能驶向更安全的未来。

       原文标题 : “两轮出行”打通通勤最后五公里,九号公司何以领航?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传感器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