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卫星+无人机+地面传感器 “天空地”遥感技术解锁精准数字农业

传统农业田间管理要看天看地看作物,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农民也要成为看手机的低头族。记者从9月26日在黑龙江现代农业示范区召开的天空地数字农业技术集成示范现场会上看到,从高空的卫星、低空的无人机到地面的各种现代农业数据传感器,越来越智能的技术正在逐渐应用到传统农业中。数据,正在重新定义着“农耕技艺”的内涵。

卫星+无人机+地面传感器 “天空地”遥感技术解锁精准数字农业

2018年,依托“天空地数字农业技术集成示范”项目,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和黑龙江省农科院遥感技术中心在黑龙江现代农业示范区联合共建了“东北大田规模化种植数字农业试验示范区”,重点开展了遥感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农业技术的基础设施、硬件装备、软件系统和公共平台建设,打造了集科研、中试、转化、培训和展示功能于一体的“天地空”现代数字农业示范基地。

中国农业科学院智慧农业首席科学家吴文斌研究员告诉记者,目前农业已经进入到了4.0时代,“天空地”一体化的农业信息采集方式将引领农业的发展。其中的“天”,即卫星遥感数据采集;“空”,即无人机遥感数据采集;“地”,即地面物联网数据采集。通过天空地一体化的信息采集技术与装备,实现对农业数据的感知和诊断,并最终实现精准化种植和智能化管理。

卫星+无人机+地面传感器 “天空地”遥感技术解锁精准数字农业

在示范现场,智慧农业团队专家演示了适宜于东北规模化种植天空地一体化的智能感知技术与装备、农业生产智能诊断技术与平台、农田智能和自主作业系统等现代农业手段。尤为引人注意的是一台黄色的三角型机器人。它身高不足1米,但却能在长势茂盛的玉米试验田里穿行自如,实现在线环境识别与监测,并能自行规划路径、智能避障。这台机器人就是由中国农科院智慧农业团队研发的农业智能感知机器人。“只需要通过手机等智能终端进行遥控,就可以实现农业大田种植信息的智能采集、智能分析与决策、智能农机作业等全过程管理的技术解决”,吴文斌研究表示,“这就是未来农业的主要形态”。

卫星+无人机+地面传感器 “天空地”遥感技术解锁精准数字农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建章、李坚,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华俊、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原副总干事何昌垂,黑龙江省农科院院长李文华、党组书记刘娣、副院长来永才等180余位来自全国不同省、市、区的政府部门、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企业的专家学者现场观看了示范演示。专家们一致认为,本次现场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前沿动向、有技术算法、有系统集成、有新型装备,更有典型应用案例,是近年来国内少有的、如此系统、大规模的数字农业技术集成示范会。

“下一步,智慧农业团队将继续加大研发力度,使这些技术在黑龙江省属地化过程中创新,尽早实现中试、推广和转化,并最终实现天空地数字农业产业化,推动黑龙江省数字和智慧农业的进程,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天空地数字农业技术集成示范”项目黑龙江省东北大田示范区负责人,黑龙江省农科院刘述彬研究员对精准农业在黑龙江省的发展信心满满。

作者:王红蕾 李丽云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传感器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