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为物联网时代赋能
3.微能量获取技术。传感器智能化节点在室内外使用过程中,特别是野外使用环境下,供电问题始终是在各个领域推广应用的一大障碍。围绕着自然界风能、光能、电磁能等微能量收集与获取,称为“微能量捕捉技术”,为传感器提供能量将成为今后技术创新又一方向。
从美国传感器产业发展来看,呈现几个特点:一是在共性基础技术上下功夫,注重新技术、新工艺应用,不断提升品质。二是强调传感器网络化、智能化节点技术、能量捕捉技术及协同创新。三是核心技术都有政府管控、扶持、资助与推动的影子。四是重点推广应用领域的引领与带动作明显,如军事工业、装备制造、物流、生态环境监控(森林防控)、移动医疗、智能家居等。
产业化特征
彻底改变技术和市场的孤岛化、碎片化问题是传感器产业化的关键之处。这需要借助共性基础技术和工艺,建立生产可柔性化、工艺规范化、产品标准化的生产体系,寻找产品的配套市场。根据MEMS工艺技术和产品市场应用特点,温敏、声敏、力敏、光敏、气敏、磁敏、频率等7大类型产品符合产业化技术特点和市场规模化需求,可实现产业化规模生产。
当下,以硅麦克风为代表的声敏传感器已经在国内外形成了十大主流特色品牌产品和商家(其中有瑞声、歌尔两家国内企业),实现了产业化规模生产;
在温、湿度传感器方面,美国、德国、瑞士、日本、中国等都有规模化生产能力,在未来发展中温湿度将复合在其他物理量传感器之中,比如力敏、磁敏传感器中,可同时检测温湿度参数;频率与RF射频、毫米波等共性工艺技术接近,而参数、功能、应用差异较大的产品,可在同一厂家实现产业化。特别是在手机、智能交通、生物感知等应用领域具有爆发式增长,具有较大的诱惑力。射频器件95%仍由欧美厂商主导,甚至没有一家亚洲厂商进入。为了打破行业垄断现象,这将成为未来技术创新与竞争的焦点。
小产业却是大战略
与国外相比,我国传感器产业发展缓慢的原因主要是认识上的差距所致。对传感器带有偏见和片面的认识,缺乏国家战略认识高度。由于传感器分属不同行业和部门,存在多头管理现象,在发展上难以取得共识,政策支持缺乏力度导致产业分散,产品不能形成系列。
在国内近5000家仪器仪表企业中,有1600多家不同程度地生产制造敏感元件及传感器,其中,95%以上属于小微企业。一方面缺乏足够的人力、物力、工艺技术条件等资源配置,产业化基础薄弱;另一方面市场准入门槛过高,缺乏相应的应用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产品整体技术水平和参数性能指标,特别是可靠性、稳定性指标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要低1~2个数量级,无法满足市场对企业资质和配套能力的要求。中国目前缺乏龙头企业引领和行业带动,缺乏国际化品牌、市场影响力、竞争优势和基础研究能力,导致行业内专业化企业数不足3%;核心芯片大都依赖进口,中高档产品几乎100%进口;整体工艺技术水平落后国外先进国家10年~15年。
目前国内传感器产值过亿元的仅占企业总数的13%,全国不足200家。针对国内产业现状和行业特点及存在问题,结合传感器技术工艺特征,业内期待在经济发达和具有技术优势的地区,聚集国内外数十家及更多的传感器专业性公司和科研院所,组成具有产品技术工艺特色和产业化规模优势,以及国际市场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或基地,形成年销售额1000亿元人民币(150亿美元)以上、年增长率高于20%的国际化传感器特色产业园区。形成以敏感元器件为核心,智能化、网络化、模块化等集成应用为创新主体,物联网、智慧城市为应用目标的产业链构架(产业生态),同时具备政、产、学、研、用、服六维一体生态环境,实现产业化集群式发展,形成我国传感器“双生态”产业链,具有产业特色明显和区位优势突出的国际传感器产业园——传感谷。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1.30免费预约申请>>> 燧石技术-红外热成像系列产品试用活动
-
12月19日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维科网·激光VIP企业展台直播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先进激光技术博览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第五届)全球数字经济产业大会暨展览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会议】全数会2024电子元器件展览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