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级市场即将全面爆发,传感器竞争白热化
现下,物联网被炒的火热,而万物互联的所有动作链接和应用场景的实现,都需要靠传感器来完成,传感器已成为万物互联的基础硬件和必备条件。据业内预计,到2019年,我国智能传感器市场将达到960亿元的规模。
标准纷争的传感器
目前,全球产品化的传感器种类约有2.6万余种。由于缺乏制定国际标准的准则与规范,尚未制定出权威的传感器标准类型。其敏感机理、敏感材料、使用功能、应用领域等互相交错及深度融合,难以厘清,各国及各行业围绕标准划分的争论从未停止,各抒己见、争论不休,从而导致产品名称混乱、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参数各异等复杂状况。目前,行业只能划分为简单的物理传感器、化学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等大的类别。
由于敏感机理、敏感材料不同,加之工业现场环境、使用场景,以及被检测介质与个性化参数、结构复杂等特点,长期以来,传感器一直处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状态。受工艺技术的分散性、复杂性影响和设备装置价格昂贵等因素制约,业界称其生产过程为制造“工业工艺品”。各国工程技术人员围绕着工艺技术协同、融合,在产品规范化、性能归一化、功能集成化、结构标准化,以及工艺设备和工装夹具的产业化方面开展了长期的技术开发与创新,形成了一大批不同特色的技术成果。
传感器产业发展的痛点
随着传感器在工业、汽车电子以及智能设备中发挥作用越来越大,各国对于其发展越发重视。相比美国、日本以及德国等技术发达国家,国内传感其产业主要面临以下三大挑战:
其一,对于新产品以及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开发意识差;传感器对于精度以及敏感度要求过高,而国内中高档传感器产品几乎90%以上来自于国外,长期对国外的依赖导致国内传感器产业一直“被牵着鼻子走”。
其二,产品技术标准不明确,核心技术过少;在研发方面,无明确的技术标准,导致生产的传感器良莠不齐。另一方面,由于人才培养意识过差,导致核心技术过少,进而出现长期被国外市场压制的现象。
其三,企业过于分散,竞争力不强;国内中小企业过多、大企业较少的现象,致使国内传感器市场整体实力太弱。
我国企业如何突围
长期以来,CMOS市场被索尼、三星等日韩厂商主导。据数据显示,目前全球CMOS图像传感器价值已达120亿美元,索尼的市场份额为50.1%,三星为20.5%,两个头部厂商就占据了超过70%的市场份额。CIS属于特殊制程,包括从镜头、彩色滤光片、光模组、逻辑元器件与整合封装,没有一般的公版开发流程。ARM提供通用的IP可以加速晶圆设计商的开发时间与简化流程,但CIS技术都是掌握在各自从业者手上,而IDM厂因为在产品开发上自行掌握速度与策略,技术发展上相对比较有优势,这也是CIS市场份额多半被IDM大厂瓜分的原因。索尼在CMOS领域有多年的研发经验,持续精进高端技术开发;而三星除了自身半导体丰富的资源与研发实力,自家的终端也为其CIS销量提供了保障。
面对三星、索尼的强势表现,我国厂商该如何抓住本轮CMOS需求上涨的契机,CMOS图像传感器是技术与资金密集型行业,具备技术与人才、规模与资金、客户认证三个壁垒。他建议,国内厂商可以从四个方面发力抓住本轮CMOS上涨契机。
一是从中低端市场领域向高端领域进军。国内厂商需借助低端市场的优势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向高端领域进军,逐渐占领市场。
二是并购重组,与国外企业合作进行技术升级,提升研发效率。
三是抓住CMOS传感器应用的细分领域,逐渐进军更大市场。国内新进厂商可以从细分领域进军市场,抓住整个产业链的某个细分环节,做到细分领域市场领先,再借机发力更广阔的CMOS市场。
四是加强与国内中小企业合作,得到客户产品认证。可以和国内中小企业的合作作为突破口,对产品质量进行认证和推广。
要抓住CMOS市场机遇,还要回归到技术开发与量产能力的提升。徐韶甫表示,国内厂商在设计与晶圆制造仍有进步空间,尤其是面向CIS这种制程技术较为特殊,难以与其他产品实现技术共用的产品。另外,IC设计业者与晶圆代工厂的合作也是重点,需相互配合做出良好的产品规划与开发时程,才能持续在CIS后势看好的情况下创造竞争力。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1.30免费预约申请>>> 燧石技术-红外热成像系列产品试用活动
-
12月19日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维科网·激光VIP企业展台直播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先进激光技术博览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第五届)全球数字经济产业大会暨展览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会议】全数会2024电子元器件展览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