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洋传感器的发展脉络及重要意义
我国海洋传感器的发展现状
目前的海洋温、盐、深、流速等物理传感器技术已经近20年没有更新换代,其响应时间慢、体积大、功耗大、重量大、成本高、非环保等缺点已经阻碍了海洋观测的需求和许多新的应用开展。
海洋化学传感器、海洋微生物传感器也都存在不能与时俱进的问题,我国目前尚不具备全面、完整的微生物数据库,适合长期海洋监测的便携、低功耗、原位、实时、快速、精确的海洋微生物传感器也未有相关产品。
中国90%的传感器依赖进口,只有通过国产化来降低成本,国内海工装备才用得起传感器。国外的海洋传感器已经近二十年没有更新换代了,但是在过去二十年,材料技术、信息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等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当这些新技术渗透到海洋传感器领域的时候,就会有大的突破。
预计2年—5年内国产传感器将实现量产,基于这些新的技术未来将实现传感器领域的弯道超车。传感器的应用普及,将会对多个领域带来突破性的发展。未来国产传感器将实现远程实时监测,云端传送信息,由中心处理器来掌握实时信息,随时进行检测校对。
我国海洋观测的未来趋势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建成了包括海洋站、浮标、调查观测船、海监飞机,以及利用国外遥感卫星资料的海洋环境初级监测网。
①大力发展基于卫星的全球海洋环境探测体系,同时发展基于无人机的区域海洋环境机动探测系统,两者相辅相成,优势互补。
②建立高密度立体观测网络,从总体上看,国际海洋观测的目标是建立全球联网的立体观测系统,目前已发展起包括卫星遥感、浮标阵列、海洋观测站、水下剖面、海底有缆网络和科学考察船的全球化观测网络。有针对性地在关键海区建立多参数长期、立体、实时监测网,有效、连续地获取和传递海洋长时间序列综合参数。
③发挥各行业优势提升科技创新水平,由于海洋监测技术涉及的学科繁多,且一个单位或一个团体又不可能在海洋监测技术各学科都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就必须先梳理海洋观测技术核心技术,紧跟该领域世界发展潮流,提出一批极具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技术。
市场空间大技术有待提高
据统计,2017年中国的传感器市场为2070亿元,预计到2021年可以达到5937亿元。世界智能传感器市场2015年已经达到1万亿元,在2016-2020年间,可以达到20%的年复合增长率。因此,传感器的需求量极大,在全球也具有广阔的市场。
未来,我国将基于创新的光电集成芯片和光学传感原理,基于光电集成芯片技术,依靠发展成熟的集成电路的制造设备与工艺水平和在中国国产化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水平,结合我国已搭建起的芯片产业链,通过国内外的密切合作,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级海洋物理、化学和微生物传感器,并且实现微型化与国产化,推进“两用”研究,进一步将海洋传感器开发应用到高端智能装备的制造领域,加速实现“中国制造2025”所依托的高端智能传感器芯片的国产化。
总结
要解决海洋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关键是增强科技攻关能力,强化自主创新成果的源头供给。应在重点领域超前部署、大胆探索,通过任务目标的科学梳理、凝练与布局,加强技术团队的学科交叉与协同攻关,强化新原理、新方法创新与已有技术的完善,多项并举才能掌握海洋科技发展主动权,解决“卡脖子”问题。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3月27日立即报名>> 【工程师系列】汽车电子技术在线大会
-
在线会议观看回放>>> AI加速卡中村田的技术创新与趋势探讨
-
5月16日立即参评 >> 【评选启动】维科杯·OFweek 2025(第十届)人工智能行业年度评选
-
5月16日立即参评 >> 【评选启动】维科杯·OFweek(第四届)2025汽车行业年度评选
-
5月16日立即参评>> 【评选】维科杯·OFweek 2025 传感器行业年度评选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 1 人形机器人引爆百亿柔性传感器市场,五大A股龙头谁将胜出?
- 2 关税风暴来袭!柯力、韦尔、芯动、保隆等传感器巨头紧急回应
- 3 填补国内空白!这家磁传感器厂商被A股模拟芯片龙头并购
- 4 传感器业务进入收获期,这家上市公司硬刚美国加征关税
- 5 专注汽车!这家北交所上市公司传感器毛利率高达49.64%
- 6 2024年,这家国产惯性传感器厂商营收首破百亿大关!
- 7 三天蒸发 50 亿市值!这家企业如何应对美国加征关税?
- 8 突发涨停!这家公司一季度业绩亮了,光学传感器业务成“胜负手”
- 9 营收增长25.93%!这家汽车传感器企业交出上市后首份成绩单!
- 10 利润暴跌超7倍!这家红外企业上市14年以来首亏近5亿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